主题演讲 | 鄂志寰:大湾区战略助力香港经济发展——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98期
编者按
12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金融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第6期(总第198期)线上成功举办,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金融开放”。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出席沙龙并发表主题演讲。她详细解读了特区政府《施政报告》的政策动向,强调香港发挥长项与补齐短板并重,认为大湾区战略将助力香港经济发展,亦有助于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高质量对外开放。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01
明确香港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角色和重要功能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已经三年多了,到明年2月就是四个年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愿景和蓝图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十四五”规划把大湾区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提出要积极支持香港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显然,大湾区在强调区域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及发挥重要作用。
“十四五”规划提出巩固和提升香港竞争优势,建设八大中心,包括四个传统的中心,即过去香港具备显著优势的方面,同时建设四个新兴中心。新老四大中心相互支持和配合,将推动香港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香港本身就是大湾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湾区建设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更加具有全面性的平台。
02
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提出新的政策方向
香港新一届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进一步阐述新的政策重点。施政报告提出增强香港经济发展动能,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引入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香港的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参与香港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经济发展动能的问题,发展创科产业和北部都会区。
1、增强发展动能,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包括安排港交所修改针对科技企业的主板上市规则;成立“香港投资管理公司”,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解决香港长期发展动力的问题。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吸引更多家族办公室来香港,从税务角度提供优惠、宽免,在未来三年内推动200家家族办公室在香港落地。强化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的优势,推动市场推出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
本次施政报告设立了具体的KPI,以及为了实现KPI的具体计划,施政报告提出的措施对香港未来的金融发展,提升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增强发展动能,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发展香港创科产业。制定创科产业发展路线图,设立“工业专员”,推动香港“再工业化”整体工作,希望能够帮助制造业向创新科技转型升级;推进港深创科园发展,加快新田科技城的建设,提高创科产业在香港经济中的比重。
3、加快建设北部都会区,推进基建先行策略。
4、招揽全球人才,持续改善民生等。
03
做大香港强项
(一)继续向世界金融中心的目标迈进
施政报告强调要做大香港强项。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体现了香港的优势,也是香港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方面。香港需要继续朝向世界金融中心的目标迈进,提升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竞争力,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投融资市场和财富管理市场,丰富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内涵。要进一步打通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连通,挖掘内地和中概股回归的上市资源,大力发展香港债券市场,拓展内地和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市场。
施政报告把世界级金融中心建设列在重要的位置,与目前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格局息息相关。
2017年以来伦敦金融城公司开始发布国际金融中心指数,近年来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其共同发布。上图红色线是香港,黄色线是新加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得分高于新加坡,部分年份香港分数比新加坡高50分左右,保持领先优势。2019年之后,优势有所缩窄,甚至出现新加坡分数超过香港的情况,香港面临着来自亚洲其他金融中心的挑战,因此,香港必须要正视其他金融中心发展带来的挑战,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多个维度的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声誉等方面,提升竞争力。施政报告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为增强优势的选项,是从全球金融中心竞争格局角度做出的选择。
(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港设立亚太区域管理中心,大力发展新兴金融服务
在做强优势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方面,吸引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香港的金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资金融机构在香港设立区域管理中心可以提升香港经济和金融辐射能力。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和创科金融,打造世界级的绿色金融中心和科创金融中心。
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分行业排名看,香港在银行业发展上超越新加坡,但明显落后于纽约和伦敦。在投资管理、专业服务,及金融科技方面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可以说是香港总体强项中的短板,需要认真加以应对。
(三)继续提升贸易港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香港经济发展主要受益于贸易自由港地位。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及贸易变化,香港自由港地位受到很大的挑战,如何提升香港贸易的潜力?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参与一些区域贸易合作,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签署了一些双边贸易合作协议,香港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的体系和制度来帮助内地构建更加开放的体系,协助内地其他自贸区及自贸港发展,继续对外贸易竞争力。
04
补上短板
施政报告提出补短板,为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近年来,香港的科创行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整体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是比较有限,香港在创新科技方面的优势还没有具体落实到产业发展方面,成为限制香港经济多元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短板,需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带加以应对。
在补短板方面,可以在大湾区框架下来发展香港的创科产业,为香港和国家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目前依托于香港著名的大学,包括香港大学、中文大学和理工这些著名学校,设立了一些重点实验室,涵盖面比较广,这些实验室研究成果从科技成果转向科技产业方面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补短板部分,需要加强文化中心的建设,通过建设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和多元文化空间来加强中华文明的推广,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这一点香港有大量的资源,也有很好的基础。既是短板,也有优势。
民生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要解决民生问题,来提升“以民为本,共赢共享”的执政理念,包括房屋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养老等影响民生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05
大湾区战略助力香港经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于推动香港实现新的政策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再看大湾区,我们对整个区域的优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大湾区经济发展现状
首先,大湾区经济总量具有规模优势。目前大湾区常住人口7000万,2021年底经济总量12.6万亿元,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了韩国、俄罗斯、巴西,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大湾区。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土地面积不到全国的0.6%,但它的GDP占全国的11%,单位土地面积贡献的GDP领先于全国。大湾区经济总量及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发展潜力大,科技水平比较高。大湾区目前拥有全球500强企业25家,独角兽企业62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能力,是全球最有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湾区。
(二)跨境金融深度发展
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是大湾区规划纲要推出以来的政策重点,三年来有大量的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措施陆续出台,推动跨境金融发展:
一是跨境理财通在大湾区内的试点,以及跨境资产管理的联动合作机制,促进大湾区三地金融机构在人民币产品方面的合作,侧重区域内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理财通”从去年开始启动试点,目前内地参与试点的银行有27家,香港本地有24家,澳门有9家。人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投资者数量持续上升,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达到34亿元,其中广州、深圳跨境理财通资金的流动占比持续上升。在跨境金融深度合作方面,过去三年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效。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在不断地向深度发展。
二是深港通在大湾区率先推出后,深港通股票互联互通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充。港深ETF互通正式开通。深港通成交金额去年全年达到19万亿,同比增长32%,今年有更多的ETF纳入了互联互通标的,大湾区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在持续升级。
三是债券通,这是香港和全国整个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2017年正式实施,一开始是“北向通”,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经过香港投资内地债券市场,配合人民币国际化。去年“南向通”顺利开通。根据上海清算所提供的信息,截至到今年7月末,经过“南向通”的债券余额已经达到2241亿元,环比增长155%,债券通实现了南北双向通车,金额在持续地上升,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06
香港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
(一)发展北部都会区对接大湾区
施政报告提出发展北部都会区,目标是最终形成“双城三圈”,从根本上改变香港南重北轻的城市格局,形成南部金融圈+北部创新科技圈双圈互动的形态,进一步提升香港经济发展的动能。“三圈”第一个圈包括深圳湾发展圈,对接深圳的蛇口、南山、前海以及宝安等区域,发展高附加值的科技物流等行业。第二个圈是港深紧密的互动圈,以罗田、福田中心区以及口岸相关区域来推动双方科创产业的协同发展;第三个圈是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对接深圳的沙头角、盐田和大鹏半岛,开发可持续的生态和旅游产业。
(二)加快建设港深创科园和新田科技城
北部都会区在硬联通方面做了很好的规划,直接提升港新创科园和北部都会区以及相关铁路设施和现有设施的连接,为规则的对接和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07
融入国家大局,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香港一靠国家规划,二靠自身政策推动,希望朝着“全球大都会”这个方向努力,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旗舰,更好地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东西方文化融合优势,以及一国两制下的包容、开放和制度优势,提升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增强发展能力,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来支持国家崛起,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嘉宾对话讨论
主持人:前不久,总书记在中阿峰会和中海峰会上特别提到了加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里面一些重点也是谈到了绿色金融,包括数字经济、能源方面的一些合作。在这些方面,香港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本身粤港澳也是个湾区,和海湾的湾区有一定的共同性,中阿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上新的着力点。您认为,大湾区和中阿海湾合作组织之间有可能在哪些领域强化合作?
鄂志寰:我学习了习主席在中阿峰会上的一些讲话和报道,个人认为大湾区和海湾国家和合作有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合作领域,海湾地区是全球的能源输出组织,对全球能源市场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是以科技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的,本身就是能源的消费方和进口方,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石油和天然气主要的消费市场之一,与海湾之间传统的合作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力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通过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大湾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动力,传统能源和绿色能源之间亦可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二是大家关注在石油和天然气交易中更多的增加人民币计价的部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从国际金融发展历史看,石油美元对美元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和在推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在大宗商品计价方面要有所突破。过去我们推动了黄金和石油等相关产品的人民币计价。与最大产油国或产油组织之间的合作,对于推动人民币在大宗商品方面的计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前景怎么样,我们需要拭目以待,但发展空间非常广泛。
三是数字货币方面,人民银行与阿联酋、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共同推出了“货币桥”项目,在CBDC方面进行多边合作,目前亦取得了一定突破,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以数字化连接,数字货币展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二十大报告里提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里特别强调高水平开放,您对接下来我们国家的金融开放,特别是明年金融开放会在哪些方面出现新的突破进行展望?我们怎么样守住不发生金融危机的底线呢?
鄂志寰: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简要分享一些个人不成熟的学习体会:
第一,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内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将在扩大开放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开放的质量。大湾区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也将在继续沿着已经形成的基本轨迹开放的同时,要稳妥地控制风险,拓展市场互联互通的产品范畴和渠道范畴。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开放的基础上,增加衍生产品市场的互联互通。
第二,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本币优先原则统领整个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近期推出的常备货币互换安排,以及互换通等措施,是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现实选择。当然,金融市场开放的幅度越大,面临的风险也越大。所以,在开放的进程中,有效地控制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百年未有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在香港资金自由港感受到,这两年面临的风险比前几年要格外多,既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冲击,也受到了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外溢影响。我们要在金融市场开放进程中及时评估各类风险因素,做好风险防范,这是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前提。
本文整理:黄绮雯
本文监制:董熙君
版面编辑|马林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